第五届BTAwards创新评选:云锋金融荣膺「年度金融科技产品」奖项

2017.12.17 搜狐

BTAwards是具有权威性和敏锐挖掘力的创新大奖,每年年底由钛媒体数千名作者和内容团队,在BTAwards评选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,结合大众投票产生四大权威榜单和特色奖项。云锋金融金融科技产品总经理蔡俊毅先生代表公司领取了这一奖项。

会上,蔡俊毅先生还就智能投顾行业展开了深入解读。在他看来,目前行业大量智能投顾产品还停留在1.0时代。智能投顾1.0核心有以下几点:在线的调研问卷,风险、算法模型以及更具性价比的资源消耗。其优点在于能够大量简化用户理财的流程。

但在智能投顾2.0时代,蔡俊毅认为它应该具备以下特点:个性化、智能调仓、定制化、自主权。

个性化:在用户获得风险评判标准之后,还需要收集他所有的行为数据。

智能调仓:平台应自动收集相关资产和产品的变化信息,把一些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异动因子汇集起来,及时反馈给用户,且形成自己的调仓建议,帮助用户调整自己的持仓和组合。

定制化:即使是一个相同风险属性的用户,在不同的场景下面,他这笔钱可能用在10年之后买房,也有可能15年之后小孩教育的基金,也有可能用来20年之后自己养老的计划。所以,不同的场景,需要搭配不同的投资标的。

自主权:平台应该能够给到用户更多的选择,不只是给他一个完全固定组合的推荐,能够让他在自己的偏好、喜好范围之内给到更多自主权的选择。

以下为蔡俊毅先生在钛媒体T-EDGE国际年度盛典上的演讲全文:

大家下午好,很荣幸今天能够接受钛媒体的邀请,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智能投顾在金融领域相关的一些东西。

聊智能投顾之前,我先大概给大家看一下目前整个金融科技的状态。

根据埃森哲做的调研,到2020年传统金融机构会有35%的份额会被各类的fintech公司所侵蚀。另外分享几个比较有意思的数据,据一家第三方机构统计,目前全球有1300多家金融创业公司,他们至今平均只有大概4400万美元,体量还都很小,它们平均的年资(公司的年龄)6年左右,都非常年轻。

更有意思的是,它们平均的员工人数只有167名,而(国内)四大行中的某一个大型国有银行,全国的总员工人数高达30多万。所以,也可以看到金融科技企业希望通过更少的人力,提供更好的线上服务,能够服务到同样优质的客群。

从地理分布上看,大部分的金融科技企业都集中在美国、中国、英国这三个地方。中国显然是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地区。

我们再来看看金融科技公司财富管理上的一些分类,在内地这块证券交易平台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,另外,还有两个大分类是社交和财富管理平台分类。

我们主要聊一下海外这块,这是大家所不熟悉的:

第一类:股票交易平台。

第二类:智能投顾平台。他们底层的标的大多是指数型基金(ETF)。另外有一些还会提供一些税收建议的服务,也有一些专门做智能问卷、风险问卷调研体系的第三方服务公司。

第三类:投资开放社区,跟内地的比较接近。

第四类:是国内现在没有的分类,整体的财富管理平台/顾问。海外的金融机构可以把个人的账户信息授权给第三方平台,第三方平台可以整合你所有的银行信息,所有的借贷信息都在这上面,给你做整体的规划。并且在当中,根据你所有的融资借款、还款的信息去处理,智能化的提供相应的利率,从而提供进一步的中介借贷跟第三借贷保险等相关服务。

现在回到智能投顾,谈谈我们对于智能投顾1.0概念的理解。

37933这个数字,是截止今年3月1号我们国内通过证监会真正上岗的投顾人数。1:3190是现在目前需要得到投顾咨询的人数和投顾的比例,远远达不到市场现在的需求。

另据调研,至少有一半的投资者都表示,自己需要投资理财顾问的建议。

再来看看传统投顾和智能投顾的对比,传统投顾由于整个服务比例低,只能覆盖极小部分高净值的客户,相对来说会更有产品销售的导向,而不是资产配置的导向。

而智能投顾则能利用技术方面的优势,以较低的成本去覆盖更多的客户。我们认为,智能投顾1.0核心的组建就是在线的调研问卷,风险、算法模型以及更具性价比的资源消耗,我们能够在提供一个风险调研问卷的情况下,大量地简化用户理财的流程。

就是说,传统的情况下,你需要跟理财顾问进行长达半个小时,甚至一两个小时的沟通去确定你风险调研的评测标准。而如果使用线上这样一系列的系统去做,我们只需要3分钟就可以确定你风险的标准,并且高效地为你匹配标的。

海外有智能投顾竞品AUM,其中增长最强劲的Charles Schwab是在2015年起步,但他在起步之后迅速完成反超。据我们来看,反超很重要的原因有三个:

原因一、推出时用的是零咨询费的策略。因为他们的底层是自己的ETF,在对外推广上占有很强的先发优势。

原因二:他们不只做C端,他们还做B端,他们有很强的研发能力。他们做了一个很棒的系统,在做B2B2C的情况下,把他们自己的产品分法到更多的平台,分发到更多的C端的用户的手中。

原因三:有自己的经纪业务线(股票交易线)。在这当中,他们的财富管理,经纪线可以做相应的交叉销售,可以让用户更好停留在他们整体的环境中。刚才提到的智能投顾1.0是我们认为在2015年以前的状态,在2015年、2016年这段时间,更多的传统机构切入到了这个领域,更多去研发自己的体系到了2.0的状态。其实我们云锋金融也是这样的状态。

2.0方面我们认为,比较重要的四个关键词是:个性化、智能调仓、定制化、自主权。

个性化方面,我们认为一个用户在获得他自己的风险评判标准之后,我们还需要去收集他所有的行为数据,也就是说包括他的每一次产品的浏览,对每个行业的关注,股票交易的行为,出入金的频率,甚至对每一次调仓建议的接受或拒绝,都将成为接下来个性化他自己投资、组合的因子。

智能调仓方面,好的2.0投顾平台应该能够自动读取收集所有市面上突发的、相应的信息,把一些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这些异动的因子能够汇集起来,及时反馈给用户,并且形成自己的调仓建议,帮助用户调整自己的持仓和组合。

在定制化、量身定做方面,即使是一个相同的风险属性的用户,他在不同的场景下面,这笔钱可能用在10年之后买房,也有可能15年之后小孩教育的基金,也有可能用来20年之后制定自己养老的计划。所以,不同的场景化,完全需要不同的流动性,不同的投资标的,这样的一些产品。所以,这样的平台应该根据不同的场景去做定制化。

自主权方面,好的智能投顾2.0的平台,应该能够给到用户更多的选择,根据他自己的偏好,不只是给他一个完全固定组合的推荐,能够让他在自己的偏好范围之内给到他更多自主权的选择。

以下是刚才提到的几个关键词,云锋金融在做的一些尝试。

1.0时代大家可以看到,刚才提到的所有平台都是以ETF组合为底层标的,这意味着它只能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。比如今年的港股恒生指数的涨幅超过30%。如果你买的是ETF,你投资的是这样一个智能投顾(1.0平台的话),你获得的平均收益基本上是30%左右,但如果你在我们的平台选择精选的主动型中国基金的话,你能获得的收益是61%,多的30%就是超出市场的收益。如果让资产标的更多、更复杂,那么丰富α收益也就成为可能,这是我们的2.0平台做的更多的突破。

我们怎样做到能够挑选到更好的产品,大概有三个环节。

环节一:量化筛选。

环节二:尽职调查。

环节三:积极推荐。

在量化筛选方面,首先我们平台有1万多支在香港市场可以买到的全球基金数据,我们的量化跟投资团队会进行二次的数据加工整理,并利用定量的模型筛选出3-5%的基金到我们的池子当中。

在尽职调查环节,我们的研究团队和投资团队来自于国内几家大型的主权基金,他们对国内跟海外的投资市场是非常了解的,所以他们会对产品进行系统化的尽职调查。在完成这些调查之后,他们会把相应的产品放到组合当中给到用户。

另外智能调仓方面,可能SAA跟TAA这两个词有点晦涩,大家想知道的话可以看云锋金融的公众号(《个人进行海外投资的正确姿势——海外市场大不同》《深入浅出介绍TAA策略》)。

SAA战略配置是整个资源配置的起点,也就是根据你的风险偏好进行中长期方向的配置。在市场的波动中,一个好的智能投顾平台,应该能够对市场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对你进行战术配置相关的调整,这是国内大部分的主权基金跟大的金融机构都在做的一些操作,我们希望把这样的一些操作提供给普通的用户。

“千人千面”跟我刚才提到的自主化基本是一个意思,在智能投顾1.0的平台中,基本上就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5-10类人,他们只给到5-10类的分类,认定你必定是属于这其中的一类人,你就按照那个组合进行操作,你就是对的,之后也不会再有改变。

在我们这边来看,2.0的平台必须给到用户完全的自主性,也就是说能够根据他的风险偏好给到相应范围之内产品的选择,每个人得到的资产配置组合方案是完全不一样的,也就是说基本上是千人千面。接下来,我们还会为每个人提供智能化的推荐(调仓),整个配置会是完全不一样的。